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今日(12月9日),中信建投证券(06066)将登陆H股市场,继东方证券(03958)、光大证券(06178)、招商证券(06099)之后,成为今年第四家登陆港股的中资券商。
此次中信建投原计划发行11.3亿股,招股价6.36港元至7.26港元,集资额约为71.87亿港元至82.04亿港元。镜湖控股有限公司、国企调整基金、太平人寿10名基石投资者将认购约六成股份。
在此前的招股过程中,中信建投H股公开发售部分获得97%认购,国际配售部分获得超额认购,公开发售及国际配售股份占比调整为8.21%及91.79%。因此将按每股6.81元的中间价定价,集资净额70.97亿元。
尽管今年港股和A股市场回暖明显,但在港上市的几家券商都没有逃过破发命运。东方证券发行价为8.15港元,挂牌当天即破发,在9月30日甚至跌至最低每股7.68港元。8月18日上市的光大证券,上市第四日就跌破发行价12.68港元。招商证券发行价为12港元,但在10月28日跌至最低11.58港元。
目前招商证券股价已反弹到发行价上方,但光大证券和东方证券股价仍在发行价附近徘徊。因此中信建投此番H股挂牌上市,能否挺过破发是市场关心的重点。
十家基石投资者护航
中信建投前身为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11月获批成立,由中信证券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设立,分别持有60%及40%的股权。
此后中信建投证券曾进行多此股权转让,上市前,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北京国资委旗下北京国管中心持有45%的股权,中央汇金持股40%,中信证券持股7%。
中信建投证券招股文件显示,股票将于12月2日起开始招股,此次发售股份包括社保基金出售5382.35万股旧股,最多套现3.9亿港元。其中,10%用于香港公开发售,90%用于国际发售。
此次中信建投证券IPO共有十家基石投资者“保驾护航”,镜湖控股认购3.51亿股、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认购1.127亿股、太平人寿保险认购5693.8万股、Daiwa Securities Group Inc. 认购2277.5万股等。
不过中信建投在香港公开发售中只获97%认购,认购不足,公开发售最终股数为9284.25万股,占全球发售股份总数8.21%。重新分配后,国际发售获大幅超额认购,相当于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约91.79%(于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
公司管理层透露,此次所募集的资金中,约35%将用于财富管理业务,扩大营业网点及完善互联网业务平台;20%用于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增强投资及做市能力;其余20%、15%、10%则分别用于投资管理业务、海外业务及营运资金。
不过中信建投今年的业绩表现并不算好。上半年公司证券营业收入合计86.3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7%。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少19.97亿元,投资收益减少7.79亿元,利息收入减少4.24亿元。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27.77亿元,同比下降约34.8%。
年度第四家H股上市券商 面临破发“魔咒”
中信建投是目前唯一国内排名前十而尚未上市的券商。营收前十大券商中,已完成A+H两地登陆的有5家,分别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和招商证券,仅A股上市的有3家,分别是国泰君安、国信证券、申万宏源,而银河证券只在H股上市。
今年香港上市的东方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此前都没能逃过破发魔咒。
东方证券发行价为8.15港元,挂牌当天即破发,在9月30日跌至最低每股7.68港元。而东方证券在香港公开招股时获认购6868.3万股,占公开发售股份的96%,未获得足额认购。
8月18日上市的光大证券,上市第四日就跌破发行价12.68港元,在10月14日,更是跌至最低每股11.38港元。而招商证券发行价为12港元,在10月28日跌至最低11.58港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