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开通第二日,资金流向依旧延续前一日的平淡态势。12月6日,深港通下,深股通方面,买入资金为20.33亿元,卖出1.75亿元。港股通方面,买入资金为5.5亿元港币,卖出0.45亿元港币。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过去两年中,沪港通每日北上资金净流入不超过3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约为6亿元。前车之鉴已在,那么深港通究竟能否带来南北两市的资金大潮?多位被访人士认为,未来资金上扬需静待时间,徐徐图之。
深港通第二日态势依旧
12月5日深港通开通,但交易量远远小于沪港通交易量。12月6日南北资金量也延续了前一日的态势。深股通方面,买入资金为20.33亿元,卖出1.75亿元。港股通方面,买入资金为5.5亿元港币,卖出0.45亿元港币。而在沪股通下,沪股通方面,买入20.3亿元人民币,卖出25.03亿元。港股通方面,买入为18.94亿元港币,卖出20.22亿港币。
此前,市场预期,在资产紧张的背景下,加之人民币贬值,随着深港通的开通,将有资金涌向港股。但从前两日的资金走向看,南下资金并没有马上蜂拥而上,而是呈现平稳的态势。
申万宏源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解释,当下,内地机构投资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港股,尽管诸多券商推荐了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但更大的问题是,内地投资者是否对此认同。因为当前港股和美股均处于低位,是否能够上涨,还不确定,加之美联储加息,不确定性因素过多,短期内难有大量资金进入,多数投资者均在观望。同时,年底并非是投资股票的最好时机。
深港通开通当日,北上资金超过南下资金。12月6日的资金流向依旧延续了此种态势。
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投资渠道来看,内地资金流向港股的渠道并不稀缺,且在沪港通方面,这一资金额度并没有足额使用。这表明内地投资者并没有迫切进入港股进行投资。从投资标的而言,与沪港通相比,深港通下,深市增加了881只投资标的,香港市场仅增加了100余只小型股投资标的,前者可选择性更高。
“更为重要的是,从市场行情而言,当下,我国A股正处于恢复态势,这以9月开启的蓝筹为主。今年以来,恒生指数只有不到3.5%的涨幅,但上证综指有9.6%的跌幅,但从九月底到现在,恒生国企大型股大概有1%到2%的跌幅,但沪深300却有不到10%的涨幅,其他板块也随之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以A股大盘蓝筹为主的上涨行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关注。来自于香港市场的资金也希望顺势而为。深市的投资标的受益于这一行情和资金走向。”王剑辉说。
资金大潮还需徐徐图之
长期而言,深港通的资金流向呈何种态势?
深港通和沪港通开通第一天差距甚大。结合Wind数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发现,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以来,仅11月17日开通当天,沪股通的130亿元可用额度售罄。2014年11月17日当日,沪港通开通首日开盘半小时,沪股通即净买入71.94亿元,港股通则仅净买入8.43亿元,午盘收盘时沪股通已用去了82%,港股通则用了11%,而下午2时沪股通130亿元额度便提前“售罄”,港股通收盘还余18亿元额度。“沪港通开通当天吸引大量资金,主要是由于当时投资者对此好奇,仅是一时的态势。”桂浩明说。
沪港通开通已有2年,过去2年其资金走向到底如何?结合Wind数据,本报记者统计发现,自2014年11月17日至2016年12月15日,486天中,沪股通平均每天净流入额度为2.9亿元。其中仅有46天,其资金流入每天超过20亿元,约有200天的时间,资金净流入金额在1亿元至20亿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有207天资金净流入为负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