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近期监管态势收紧的情况下,有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业务越来越难做,四季度的业务量可能大减”。随之而来的,就是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断裂。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集合资金房地产信托发行数量27个,发行规模138.99亿元,与前几个月两三百亿元发行规模相比,大幅缩减。成立情况更不乐观:11月份集合房地产信托成立数量27个,规模62.01亿元,11月份第二周甚至出现房地产信托零成立的罕见情况。10月份,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103.79亿元,环比下降了约50%,房地产信托融资已然步入“寒冬”。
房地产贷款风险“博弈”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厦门、杭州等在内的银监部门今年以来都在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审慎对待房地产业务、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
但是多位长三角、珠三角银行业内人士坦言,最近一两年实体经济不振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务尤其是个贷业务就成为了各家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此前透露,截至9月末,江苏省房地产相关贷款占该省今年 新增贷款比重达到55%,其中南京、苏州占比达到70%以上,且有部分地区占比超过100%。于学军说,“这不是孤例,也带有一定普遍性。”
在疯狂投放个贷之后,对于资产质量及风险,多数银行业内人士却讳莫如深。一位国有大行广州分行授信审批部负责人坦言,“作为风控部门,说不担心是骗人的。目前的情况是大家都一样,今年各银行的业绩增长基本都靠个贷支撑,其实大家都在‘博’。”当记者问及“博什么”时,该人士说,“大家都在博会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现在各银行情况都差不多,一旦发生风险肯定就是系统性风险,这就不是某个人的责任了。”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目前房地产行业融资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前三季度房地产市场价升量增,房地产企业的债券融资和银行表内外融资均有较快增长,个人按揭贷款的增长也不断提速,房地产市场的杠杆率进一步增高。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行业前三季度盈利并未实现与销售的同步增长,高杠杆带来的财务成本压力也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直言,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一、二线城市的泡沫较为严重,而且呈不断扩大趋势。目前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20倍,35个大中城市中有32个城市超过3-6倍的合理区间上限。从国际主要城市的比较看,中国房价收入比指标居全球之首,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泡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