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其最新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圣元国际终于结束了此前连续亏损的迹象,迎来了拐点,销售额与净利润环比均翻番,其中净利润达850万美元,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就在此前,受2010年一系列不利“流言”的影响,圣元奶粉单季度的亏损还高达960万美元。
圣元国际扭亏为盈的背后,隐现出其两大秘诀:一是实现从传统营销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转移;二是实现从单纯的价格战向更有含量的价值战转移。而圣元国际的这两大秘诀,核心指向都是“一切为了消费者”。这已经成为中国奶粉行业新发展的一个主流和趋势。
从传统营销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转移
圣元国际如此快速的扭亏为盈,在其财报中的解释为:“持续的复苏是因为圣元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策略所致。”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而言,得用户者得天下,一切的研发、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争取更多的用户。
越来越的有识之士认为,企业要尽快从渠道的争夺转变为直接对消费者的争夺。因为,“渠道为王”不过是一种直线式的经验主义,有很多渠道遍及全国的企业最终却退出了历史舞台。毕竟,渠道不过是企业产品售卖的一个通路,而消费者才是企业最终的目标。既然如此,企业就必须直接从消费者的需求着手,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就达到了企业经营的目的。
而圣元国际扭亏为盈的个案,在专家看来,恰恰折射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系列营销特质:注重消费者体验和营养教育,并进行差异化的市场战略。
首先,改变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的认知,消费者的体验式营销是最好的方式,通过消费者近距离的接触企业、了解产品,达到互动、透明化的目的,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消费者教育的过程。以圣元国际的个案来看,一系列的体验营销活动对其市场份额的恢复可谓功不可没,在“优博十年,爱的十年”等近距离与消费者和媒体之间的互动体验过程中,圣元国际潜移默化地展示了自身良好的品质管控和专业性,巧妙地恢复了市场信心,更通过直接邀请用户和媒体远渡重洋前往法国、新西兰的奶源地,迅速地化解了市场的怀疑和观望情绪。
其次,婴幼儿奶粉注定了这是一个与营养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因而,未来的市场宣传策略从产品宣传转变为营养教育将成为明显的趋势。显然,从科学的营养角度看,婴幼儿奶粉中营养指标并非越高越好,即使在国家规定的标值范围内,也存在地区差异性,更何况我国奶粉标准仍在不断完善中。因而,针对各地区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圣元奶粉在配方中一直倡导较为均衡的营养搭配,也不断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消费者。譬如对奶粉广告中大肆宣传的DHA,并不是含量越高越好,对此卫生部不得不在11月26日出台的新版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注明: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包括调味乳粉和调味奶油粉)(仅限儿童配方粉)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必须≤0.5%,圣元奶粉的DHA含量一直未超出此标准。
对于企业而言,营养教育基本上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产品知识方面:包括产品概念、产品的各种营养成分、饮用方法、储存方法等让消费者认识企业产品的内容;另一个是营养价值方面:包括各类产品的优势、对消费者能带去什么好处,能解决消费者什么问题等内容。“营养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和消费者面对面的沟通,这样消费者容易理解,更能接纳企业的观点。”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张毅博士表示,企业必须始终注重产品安全和做好服务这两项工作,而人性化的服务、专业化的营养指导,正是中国消费者所需的。
据了解,圣元在恢复市场的过程中,以营养教育为出发点,以关心、关爱孩子健康为立足点,通过媒体、渠道终端、市场营销人员建立了一个同消费者自由、平等的沟通平台,而这种沟通的本身便形成了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使得消费者对企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当然,企业也必须由同质化竞争转向细分化、差异化的市场战略。”有专家认为,中国奶粉行业之所以竞争更加激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同质化严重。奶粉企业应该学会走差异化之路。而这种差异化并不单单是丰富产品线,添加一种新营养,推出一个新概念,更应该看到越来越细分的市场,满足不同人群对产品的特殊需求。
据圣元国际方面透露,圣元奶粉在不断满足市场对标准配方奶粉需求的同时,积极满足特殊群体的营养需求,推出一系列针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腹产以及易腹泻婴儿的特殊配方奶粉,更是推出了满足个性化营养需求的高端定制型粉,这种营养元素及工艺流程严格限定在国家标准之内,在保证品质和健康的基础上,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参与感,提供了一种专属化营养的新概念,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张毅博士认为,满足特殊营养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不仅仅是差异化的市场表现,更是企业自身专业能力和责任感的体现,有助于行业的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因此,立足于长远的战略发展,中国企业应该转变思维,解放思想,瞄准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空白,大胆出击,走出了一片新的蓝海!
圣元国际所实施的细分市场战略和差异化、定制化营销,正在帮助其重新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为重新上路的中国奶粉本土品牌提供了一种有关“圣元模式”的借鉴范本。但在其背后,所隐现的则是专业、关爱与责任的企业基因。
从单纯的价格战向更有含金量的价值战转移
一个事实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奶粉市场,每年将迎来约2000万的新生婴儿,巨大的刚性需求引得中外奶粉企业竞相争夺。在全球化和透明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企业必须同时从单纯的价格战向价值战转移。
价格战向来是企业间竞争过程中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的战术策略。在过往历史竞争中,价格大战每年都会上演,最终的结果是企业由于参与价格战而盈利能力下降,当市场份额合是建立在损失自己利益的基础上,结果便是市场占有率越增长,企业越孱弱。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在透明化时代已经再难言胜,企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方向转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为有力的措施。而价值战作为一种更高级别的竞争形式,从整个产业链来说,将是一个最有前途的发展路径。经历三聚氰胺后敏感脆弱的奶粉行业,在管控体系不断完善和标准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知名奶粉企业间的品质管控实则相差无几,因而产品价值的提升主要通过奶源的优质与否、配方专业度以及更人性化的服务来体现。
其中,奶粉行业中,奶源一直是提升产品价值的焦点与核心。圣元国际在这方面同样是可圈可点:在2011年,这家婴幼儿食品营养企业战略性地放弃了国内奶源,全部选择法国和新西兰等国外优质纯进口奶源,从而在源头上彻底保证了产品安全和产品品质,迅速建立了市场信心,并重新赢得了消费者拥趸。
业内人士评论,圣元国际采取这种“洋为中用”的弯道突围新方式,同时打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高品质纯进口奶粉”这张王牌,走出了一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我救赎路线,在市场竞争中,避免了惨烈的价格战,反而在高端市场中形成了一定份额。
不可否认的是,进口优质奶源,全面实施欧盟标准,差异化的市场策略,专业的营养与服务等一系列动作,圣元国际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而圣元国际的品牌和产品价值也得到了极大提升。通过奶源可靠、生产研发、消费需求、营销创新所建立起来的的价值链体系,“圣元模式”或将成为未来中国奶粉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毕竟,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时代,中国企业必须学会“以全球化应对全球化”,既需要进行高效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同时又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和眼光经营企业。当中国市场成为世界中心时,中国企业应当懂得,与其拒敌于国门之外,不如兼容并包,“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像圣元国际一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