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店口镇上有家生鲜小超市,面积不过百来平方米,货架上却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广东海丰胡萝卜、浙江仙居草莓、湖北丹江口青虾、安徽南陵土猪肉、江西高安牛肉……
这些果蔬鱼肉,包装上贴着二维码,顾客只要拿出手机扫一下,立刻就会知道名称、产地、产品检测报告……
把店铺所有食品都贴上二维码就会溯源,国内还不多见。这家名叫明康汇的小超市,背后的来头不小。
长三角布局80家门店
“明康汇,你还不知道?是‘海亮’的啊!”在诸暨店口镇街头,随便找个人问问,都会得到类似答案。
以铜加工出身的海亮集团,旗下拥有海亮股份、四川金顶和科浪国际三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是全省第4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企业,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33位。而明康汇,则是海亮集团新推的农业食品品牌。
民企“大佬”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2014年12月27日,包括店口店在内,明康汇位于上海、杭州、无锡的4家门店同时开业。记者在店口明康汇看到,有些商品标价比菜市场高出1/3左右。对此,有些顾客表示“吃得放心,可以接受”,但也有人称“每天买的话,要多花不少钱,还是会去大超市。”
在宣传册上,“海亮”将明康汇总结为“囊括了从选种、种养、加工、储运乃至终端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系统”。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表示,为保证生鲜食品的安全、健康,“海亮”自建、自管、自营全产业链。如此庞大的横跨一产、二产、三产的生鲜食品全产业链,在国内尚无先例。
除之前开业的4家专卖店外,在2015年春节前,明康汇首批20家门店将陆续开门迎客。据了解,明康汇2015年共计划开设专卖店80家左右,在地理位置上,这些门店均在长三角地区。
欲做生命力最强产业
在有色金属、教育、节能环保、房地产开发等板块,海亮集团做得风生水起。为什么在2014年末,“海亮”突然高调进军农业?
“2011年,我在海亮教育集团待了20多天,那时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频现报端,我很担心食堂饭菜的来源。后来知道菜是批发市场采购的,但菜是哪里种植、如何运到批发市场的?就不得而知了。”提到进军农业最初的契机,冯海良将其总结为“三年磨一剑”,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海亮”筹划自己动手解决师生饮食问题。
作为浙江最大的民办中小学教育机构,海亮教育集团拥有师生1.6万名,冯海良最初的想法是在诸暨找1000亩土地,自己种蔬菜、养鸡鸭。后来,“海亮”从全国邀请种植、养殖专家,来店口进行指导。
冯海良透露,“海亮”计划2015年投入120亿元到150亿元,包括120万亩生态种植基地、耕地、山林,220万亩生态禽畜水产养殖基地,2020年前计划投资260亿元。
如此大投资,搁在一般企业是扛不住的。记者了解到,“海亮”财务状况较为稳健。2013年,海亮股份业绩超过同行业6家上市公司同期业绩总和。而最新的消息是,2014年,整个海亮集团的营业收入超1290亿元。“‘海亮’农业未来年产值将超450亿元,成为整个集团最有生命力的产业。”
全国广建农业自有基地
一年投资120亿元,“海亮”农业的摊子要铺多大?
据介绍,3年来,仅被“海亮”请来诸暨店口指导工作的农业专家,就超过100位,这些专家涵盖蔬菜种植、养鸡鸭、养鱼等领域。
在2014年最后一个月,“海亮”邀请记者走进其农业基地,从江西的蔬菜种植基地,安徽的养殖猪场,到湖北的丹江口养鱼基地,再到云南的瓜果基地。
据参加过活动的诸暨同行介绍,在仙居生产基地,当地农民都穿上“海亮”工作服,在工艺上一改过去手工“土”办法,而是用蔬菜移栽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肥料则全部是有机肥。
“我们已流转成功22个农业基地,它们成为产业链上游最为重要的构成。”海亮生态农业集团研究院院长助理徐冉博士介绍,“海亮”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南端的云南等地,分别建设了越冬、越夏应季种植基地,以确保全年能吃上自然生长的蔬菜,在安徽、江西等地建成了土猪和土鸡养殖基地……
巨头为何扎堆当“农民”?
近年来,“大佬”涉农的消息频见报端。
2010年,联想控股全面进入水果行业,目前已初步完成全球化、全产业链的布局;2011年,网易丁磊计划投资3亿元在安吉养猪,这一消息曾掀起巨大轰动;2012年,恒大集团进入粮油、乳业领域,目前已投资70亿元在全国设立了22个生产基地;去年12月1日,万达集团宣布投资10亿元,在贵州养猪和种茶。此外,京东推出有机水稻,百度推出“透明厨房”、“百度筷搜”,阿里巴巴推出淘宝生态农业频道……
热火朝天背后,却不是所有项目都顺利的。2013年下半年,网易“养猪三人组”散伙,“网易猪”的量产至今遥遥无期。
对此,绍兴市农科院院长助理金志平认为,相对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现代农业面临着投资周期长、回报率偏低等问题,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态的重视,农业前景十分广阔,再加上政府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是传统企业拓展领地的好选择”。
(责任编辑:Ecooz)